近日,海南有两个大动作,一个是,对海南15%个税优惠的享受条件,实际居住日期由183天调低到了90天,另一个是,延续并解读了鼓励鼓励类产业企业实质性运营政策。这背后有什么深意吗?海南省实质性运营怎么评定?怎么享受海南双十五税收优惠政策?今天围绕这3个问题,博宇会计的小博,就跟大家详细说说。
图源:pexels,侵删
一、海南连续亮出两大政策,背后到底想干啥?
8月19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发布《海南自由贸易港享受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高端紧缺人才清单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新办法),对2022年发布的旧办法进行优化和完善。
第2天即8月20日,国家税务总局海南省税务局、海南省财政厅、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延续海南自由贸易港鼓励类产业企业实质性运营政策有关问题的公告》
这两项政策看似独立,实则互为犄角,共同指向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深层目标——既要引才留企,更要杜绝“政策套利”。
(一)个税新办法:放宽形式,收紧实质
个税新办法对2022版政策做了三大关键调整:
1.居住天数计算更务实
此前要求人才必须在海南累计居住满183天,新办法允许将合理的离岛出差、休假、培训天数计入183天范围,但增设“实际居琼不少于90天”的底线。这既回应了企业人员频繁离岛展业的现实需求,又防止“挂名避税”。
2.覆盖行业精准扩容
将特定行业范围从“航空、航运、海洋油气勘探”调整为“航空航天、航运、海洋油气勘探”,新增航天产业支持,瞄准文昌航天城等重点项目人才需求。
3.监管穿透性增强
要求人才所属企业必须在海南实质性运营,且业务规模与个税享惠人数相匹配。人社部门将联合税务、市监部门通过社保缴纳、离岛记录核查等实施全流程监控。
政策深意:表面放宽居住要求,实则通过“90天底线+企业实质运营”双闸门,筛选出真正扎根海南的贡献者。
(二)企业税政策:15%优惠的门槛与代价
第2天发布的企业实质性运营政策公告,直指当前痛点:
1.“三真”标准:注册地址与实际办公地一致、60%以上收入来自海南主营产业、核心团队在海南缴纳社保;
2.动态监管:税务机关可结合企业用工、营收、社保数据交叉比对,对“壳公司”追溯补税;
3.违规重罚:对虚构经营场所或虚增本地收入的企业,除取消优惠资格外,还将纳入信用惩戒。
数据印证成效:海南已有4000余户次企业享受15%企业所得税优惠(数据来源:海南自由贸易港公众号文章《自贸港政策解读丨鼓励类产业目录》),但政策执行中淘汰了约67%的申请者,多为空壳公司或主业不符企业。
(三)双政策协同:海南的“人才+产业”闭环逻辑
两项政策看似独立,实则构建了严密的闭环:
个税优惠吸引人才 → 人才带动企业发展 → 企业实质性运营保住税收优惠 → 产业生态持续优化。
例如:某航天企业引进高端技术人才(享15%个税),该人才推动企业研发收入占比超60%(满足实质性运营),企业再享15%所得税优惠。
封关前的关键布局:2025年全岛封关在即,海南正从“政策流量”转向“发展留量”。截至2024年底,个税优惠已吸引93万人才入琼,但政策效应需通过企业实体转化方能持续。
二、海南省实质性运营怎么评定?
海南省对企业“实质性运营”的评定,核心是确保企业真实扎根海南、创造经济价值,而非仅注册空壳套取政策红利。根据最新政策(2025年8月延续公告),主要从四个维度+两条红线来判定,用大白话帮你理清关键点:
(一)四个核心维度
1. 生产经营在海南
要么业务在琼:企业主要经营活动(如生产、研发、销售)实际发生在海南,且60%以上收入来自海南本地业务(例如年收入1亿,至少6000万需来自海南业务)。
要么管控在琼:如果业务跨区域,则核心决策(如合同签署、财务审批、人事任免)必须由海南机构作出。例如,高管在海南开会拍板项目,而非异地遥控。
2. 人员扎根海南
员工考勤要达标:根据企业规模分段要求:
≤10人:至少3人全年在海南住满183天;
10~100人:至少30%员工住满183天;
≥100人:至少30人住满183天(出差可算,但需保留凭证)。
工资发放属地化:员工工资必须通过海南银行账户发放,且社保在海南缴纳。
3. 账务管理在海南
账户本地化:公司基本户、主营业务结算账户必须开在海南银行(如FT账户)。
会计档案留存:财务凭证、账簿需存放在海南(电子档案需可随时调阅)。
4. 资产实际使用在海南
固定资产为主:生产经营所需的设备、厂房等60%以上应在海南(如工厂生产线、服务器)。
无形资产可灵活处理:专利、商标等登记在海南名下即可,无需物理存在(如科技公司专利授权海南子公司使用)。
(二)两条直接否决的“红线”
若踩中以下任一点,直接判定不符合实质性运营:
1. 纯财务中转站:仅在海南做开发票、报税或资金结算,实际业务全在内地。
2. 注册地址造假:工商注册地和实际办公地不一致,且无法提供真实经营场所(如挂靠地址无实际团队)。
(三)实操中的弹性与监管重点
特殊行业放宽:运输公司车辆长期在外运营、互联网企业远程办公,只要核心管理在海南,仍可认定。
动态监管机制:
新增企业全覆盖查:税务、市监部门联合核查第一年享惠企业。
存量企业抽查:老企业按比例抽查,发现违规追溯补税+信用惩戒。
企业自证合规:每年汇算清缴时需提交《实质性运营自评承诺表》,对材料真实性负责。
总之,海南要的是“真企业”,不是“纸壳公司”。政策看似复杂,本质是推动企业“人、财、物、业务”四件套落地海南。封关在即,海南正从“政策引流”转向“实体留量”,企业想长期享受15%税率优惠,必须做到:
1.业务扎根——本地收入占比达标;
2.团队扎根——核心员工常驻海南;
3.资金扎根——账户流水本地化;
4.资产扎根——设备厂房真实投入。
(依据来源:海南省税务局2025年第3号公告及解读,搜狐财经对实务案例的分析)
三、2025年怎么享受海南双十五税收优惠政策?
海南“双十五”税收优惠政策,指的是在企业所得税方面,对注册在海南自贸港并实质性运营的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方面,对在海南自贸港工作的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其个人所得税实际税负超过15%的部分,予以免征。想享受这个政策,得这么做:
(一)企业享受15%企业所得税优惠:
1、主体与条件确认:企业得属于鼓励类产业,像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都包含在内,具体可对照《海南自由贸易港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查看。并且要在海南实质性运营,简单来说,就是企业的人员、财务、资产、管理、业务这些方面都得在海南有实际的落地和运作,比如至少得有3名员工在海南居住满183天,企业的核心决策要在海南完成等。这依据的是《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海南自由贸易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20〕31号)及延续政策(财税〔2025〕3号)。
2、准备申报材料:
基础材料:要准备近三年的财务报表,用来证明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得≥60%。还得有员工社保记录、银行流水、资产清单等能证明企业在海南实质性运营的文件。要是企业涉及分支机构,那总机构与分支机构的运营情况说明也得备好。
特殊材料:企业得通过电子税务局填报《实质性运营自评承诺表》,在表中声明符合人员、财务等五项标准,并且要一次性提交所有在海南居住满183天的从业人员信息。要是主营业务是否属于鼓励类产业目录存在争议,企业可以申请海南省发改委来界定,让他们出具意见。
3、线上申报操作:
登录系统:登录国家税务总局海南省电子税务局,在里面选择“我要办税”—“税费申报及缴纳”—“常规申报”。
填写申报表:预缴申报时,要在《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的 “减免所得税优惠明细表” 中勾选“海南自贸港鼓励类产业优惠”。年度汇算清缴时,使用《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A类)》,同时提交《实质性运营自评承诺表》。
风险提示与更正:系统有预填服务和风险扫描功能,纳税人可以提前一天报送财务报表,这样就能获取数据预填了。在申报截止前(2025年5月31日),可以更正申报,要是涉及补缴税款,也不会加收滞纳金;但要是过了截止日期再更正,就得加收滞纳金了。
4、后续管理与合规:
资料留存:企业得把所有证明材料保存10年,像主营业务占比分析、运营证明文件、承诺表等等,这些都得留好,因为税务部门可能会事后核查。
争议处理:要是企业被质疑没有实质性运营,就得在15个工作日内补充材料来证明自己。要是涉及产业目录争议,那就由省发改委来界定。
动态跟踪:税务部门会通过和公安部门数据交换,核实从业人员的居住天数,企业不用提供机票等资料,不过得配合税务部门对实际经营地址的核查。
(二)个人享受15%个人所得税优惠:
1、高端紧缺人才认定:满足下面任意一个条件就算是高端紧缺人才。一是经过海南省各级人才管理部门认定的人才,像高层次人才、南海系列人才等都在此列;二是一个纳税年度内在海南自贸港,综合所得(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这四项所得)和经营所得应纳税所得额超过30万元人民币(这是税后收入)。
还有航空、航运、海洋油气勘探等特殊行业人员,如果没办法满足居住要求,就得连续缴纳社保6个月以上(包含当年12月),并且要和在海南注册且实质性运营的企业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
另外,根据最新政策,在居住时间要求上有所优化,将合理的离岛出差、休假、学习培训天数纳入居住天数统计范畴,同时明确“在海南自贸港实际居住不得少于90天”。这些认定条件出自《海南自由贸易港享受个人得税优惠政策高端紧缺人才清单管理暂行办法》(琼府〔2022〕31号)以及后续相关调整政策。
2、普通居住人群条件(2025年后适用):一个纳税年度内在海南自贸港累计居住满183天,而且取得的是来源于海南的综合所得(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或者经营所得,就有可能符合条件。
3、申报条件与材料准备:
核心要求:居住天数可以通过海南政务服务平台或者出入境记录来累计计算,进入或离开海南的当日都算1天。收入来源必须是来源于海南自贸港的综合所得、经营所得以及经过认定的人才补贴。对于非特定行业人员,需要连续缴纳社保6个月以上(包含当年12月)。
需留存材料:要留存好居住证明,像出入境记录、租房合同都可以;社保缴纳记录也得留着(特定行业人员如果免缴社保,得提供说明);劳动合同或聘用协议(非特定行业人员需要);收入明细,比如工资单、劳务合同等也都要保存好。
4、申报流程:
综合所得申报(工资薪金等):申报时间是次年3月1日 - 6月30日。可以通过“个人所得税”APP或者自然人电子税务局WEB端办理。具体步骤是,登录后选择“2024综合所得年度汇算”,填报任职受雇单位(必须选择海南的单位),系统会自动预填收入数据,核对之后新增“海南自贸港个税优惠”减免项,最后提交申报并且办理退(补)税。
经营所得申报(个体工商户等):申报时间是次年1月1日 - 3月31日。可以在自然人电子税务局WEB端或者办税服务厅办理。步骤是,选择“经营所得B表”或者“C表”(要是有多地区经营的情况),录入被投资单位信息及收入成本,新增“海南自贸港个税优惠”减免项,然后提交申报。
人才名单查询: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在享受优惠政策的人才名单里,可以线上登录海南政务服务网,在“高端紧缺人才名单”栏目查询;也可以线下致电海南省人才服务中心,或者通过《致人才的一封信》获取相关信息。
以上流程依据《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及国家税务总局海南省税务局通告(2025年第2号)等文件制定,具体操作可通过海南省电子税务局或主管税务机关获取最新指引。
来源:本文由海南博宇会计编辑通过AI工具辅助创作,内容仅供参考,无任何引导,具体以实际咨询为准,相关政策以官方发布为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温馨提示:大家如果想在海南注册公司、各类资质办理,或需要公司财务代理,或是有关于海南落户的问题,欢迎咨询我们海南博宇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