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些自媒体平台发布消息称,海南自由贸易港将于2023年关闭,之后需要签证才能登陆该岛。这些都是假信息!
问:来海南需要签证吗?
答:海南目前正在与国家有关部门制定计划。目前的方案是,进入海南岛的人在通关作业后仍然使用身份证,和现在的没有什么区别。最终方案将由海南和国家相关部门共同确定。
问:海南自由贸易港是什么时候关闭的?
答:《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提出:2025年前,全岛适时封关。
海南自贸港计划2023年底前具备通关硬件条件,软件完善还需1-2年时间。相信2025年前可以完成通关。
问:什么是“一线”自由化和“二线”管制?
答:“一线”是指海南自贸港与全球的连接,“一线”的放开意味着与全球的连接更加顺畅。
“二线”指的是与中国的连接,“二线”的管控,预示着海南自贸港与中国的连接未来将得到管理。管理的对象主要是商品、商品和交通工具,而不是人员,人员会采取方便、无影响的管理。
“一线”自由化并不意味着国家的开放,“二线”管制并不意味着切断联系。如果切断与大陆的联系,海南自由贸易港将没有活力,而依靠大陆恰恰是海南自由贸易港的优势。我们将通过自由贸易港建设,进一步加强海南自由贸易港与内地和世界的联系。
根据《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海南将高标准建设开放口岸和“二线口岸”基础设施和监管设施,在洋浦保税港区等符合条件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率先实施“一线”放开、“二线”管控的进出口管理制度。
问:海南自贸港目前实施的“一线”自由化和“二线”管控是什么?
答:目前,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作为承接自贸港政策的先行区和示范区,除禁止进出口、限制出口和需要检验检疫的货物外,已率先试行对进出洋浦保税港区货物“一线”放开和“二线”管控的出入境管理制度。
2020年6月3日,海关总署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洋浦保税港区监管办法》,内容包括:
首先,在区域内试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规划中明确的加工增值税政策
对鼓励类工业企业生产的不含进口料件或含进口料件,在洋浦保税港区加工增值超过30%的货物,出境销售免征进口关税,并按规定征收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
二是简化“一线”申报
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除需要口岸检疫或许可证核查的货物外,包括履行国际公约和条约的货物或涉及安全准入管理的货物,企业无需向海关申报,海关直接放行,最大限度实现一线准入。
三是突出区域内自由,强化区域内企业主体责任,实行企业自律管理
正常情况下,区内企业可依法开展中转组装、加工制造、贸易、R&D及再制造、检验维修等业务。其经营活动无需办理海关手续,货物在保税港区无储存期。取消海关账簿管理,避免海关核查等常规监管程序。同时,海关将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实现风险筛查和智能研判,实施重点稽核检查,实施高效精准管理。
四是严格“二线”管理
加强围网管理,强化卡口功能,海关依法对保税港区内企业和进出保税港区的车辆(含行政车辆)、货物、物品、人员进行检查监督。
五是改革统计方法
改变海关实时逐票统计的原有方式,将统计数据采集手段延伸至洋浦保税港区管理机构建立的综合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实现自动汇总统计。
六是支持发展国际中转和组装业务
对于国家禁止进出境的货物,可以在符合海关要求的特殊工作场所开展国际中转合并业务,简化中转合并货物的数据报送方式,实现电子仓单传输。
七是建立协同管理机制
依托洋浦保税港区管理局建立的综合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建设统一、规范、真实、可靠的信息底账数据库,实现区内政府部门、口岸监管机构、企业之间的信息互联、数据溯源、责任追究,建立地方监管、多部门协同监管、企业自我管理的机制。
八是不禁止在小区内居住和设置商业设施进行经营
考虑到海南自贸港涉及商业消费等业态,洋浦保税港区不禁止设立营利性商业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