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热线:400-1617-182
业务电话
13907644622 18089871222 18078980538 18078993011

海南五大利好全面爆发!2022年海南将惊艳世界!

发布时间:2023-01-16 14:32 热度:838

大家对海南的印象还在10年前吗?那你就错了!海南不再是那个落后肮脏的地方。你现在高攀不起海南。

今天,海南达到了顶峰,再次站在世界舞台上,让全世界的人都为之惊叹。

为什么这么说?请往下看。 

海南今年开始发力。各种优惠政策和项目已经启动交通、环境、教育、医疗和便利...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最新最全的海南未来

1政策支持

建设自由贸易港

自由贸易港体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高度和新举措。

对于全体海南人民来说,在全岛建设自贸区,依然是海南发展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机遇之一!未来,海南一定会抓住这个发展经济的机遇,加快海南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把海南建设得更加美好!

海南省对来自59个国家的人员实行免签入境政策。

国家移民管理局在公安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201851日起,海南省实施59个国家人员免签入境政策,进一步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结果免签国家从26个增加到59个!

海南再次站在世界人民面前,真诚地说:“海南欢迎你!

2交通变化

跨海环岛城际

字形+环线高速公路网建设加快推进,全省公路总里程达到4.2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500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在普通国省干线公路中的比重达到80%。加快环海城际铁路网建设,优先建设湛海高铁项目,推进海城文鼎”“大三亚经济圈城际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利用现有铁路富余运力开行市域公交列车,推动西环普速铁路扩能改造;多点布局,加快建设覆盖全省的通用机场网络,力争建成覆盖全省的通用机场和起降点。

根据《规划》,到2025年,“1431交通出行圈基本形成,实现1天全球互联互通、4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全岛出行、海澄文定大三亚两大经济圈1小时通勤 

加快建设高效率的大型枢纽

1.打造一流国际航空枢纽

做好三亚新机场建设。加快枢纽机场扩能升级。推进支线机场有序建设改造。提高航空货运保障能力。完善机场集疏运体系。

2.建设国际航运枢纽

优化港口服务功能。努力建设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加快工业港建设。努力建设国际邮轮港。重点建设三亚国际邮轮母港、海口国际邮轮出港和儋州港邮轮码头项目,满足国际主流大型邮轮停靠,推进游艇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战略支撑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

3.完善高效的综合交通枢纽

构建以海口、三亚为全国综合枢纽,以洋浦、文昌、琼海、东方、琼中、三沙为基地的综合交通枢纽框架,扩大辐射范围,提升战略支撑功能和国际服务能力。 

积极构建畅通的准入通道。

1.加快西部陆海新通道布局。大力发展国际集装箱航线,力争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主要港口全覆盖,积极开辟欧美主要港口集装箱班轮航线。加大内部支线发展,实现国内沿海主要港口全覆盖。

2.顺利进入琼州海峡。加快琼州海峡跨海运输能力。推动铁路轮渡跨越琼州海峡快速发展。优先考虑建设湛海高铁主要对外铁路通道,融入国家高速铁路网,规划建设配套码头项目,尽可能缩短海峡穿越时间,研究提出快速穿越琼州海峡综合交通方案,构建快速通达体系,提升通达效率和服务质量。

3.打造联通全球空中走廊。巩固国际航空网络的发展。优化国内航线网络。

3环境变化

海南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海南省政府近日印发《关于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解决了生态补偿工作中的谁、谁、多少、如何等共性问题,促进了全省生态补偿工作有序开展。

4旅游发力

国际知名的度假天堂、健康天堂、购物天堂和展览天堂

《规划》提出,到2025年,实现四个目标,旅游业的目标是建设国际知名的度假天堂、健康天堂、购物天堂、会展天堂,把旅游业建设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具体目标是:2025年,游客总量达到1.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800亿元,入境游客达到260万人次。

文化目标是打造一个先行区、三个基地、一个窗口,即把海南建设成为全国文化和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先行区、全国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一带一路国际文化交流基地、世界文化艺术交易基地和展示中华优秀文化、展示中华文化自信的重要窗口。具体指标为:2025年,公共图书馆年发行量≥400万份,文化馆()年服务量≥1500万份。

广电的目标是打造四个窗口,即把海南建设成为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由贸易港标杆的展示窗口、南海高新视听产品集聚度最高、国内外节目交流最活跃的国际窗口、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窗口、全面赋能海南发展的服务窗口。具体指标是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5%

体育的目标是建设两区一中心,即将海南建设成为国家体育改革先行示范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和一带一路国际体育文化交流中心。具体指标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大于等于36%,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4.2平方米。

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海南省旅游、文化、体育、体育工作多处开花,取得突破性进展,如:全省接待国内外游客3.52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364.91亿元;旅游文化系统累计安排旅游发展资金2.23亿元,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资金31.52亿元,文物保护和非遗传传承资金5.91亿元,广播电视发展资金3.73亿元,公共体育服务和综合健身资金10.34亿元,能够有效满足群众旅游和公共文化体育需求。

5.教育发力

打造国际教育创新岛

海南省已将建设国际教育创新岛列为十四五期间的重点发展任务。十四五期间,海南省将引进3所海外高水平大学和理工农医职业院校在琼自主办学。引进40所国内外如此著名的大学在琼海设立分校或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继续实施一市()、两校一园和重点园区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工程;50%的县(市、区)义务教育实现优质均衡;儿童在公共公园的比例增加到55%;新建4-5所高职院校和1-2所本科高职学校。 

发展目标

1.五育融合教育格局基本形成。

2.公共教育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3.教育在支持自由贸易港建设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4.海南国际教育创新岛基本形成。

5.教育治理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

九大任务

1.构建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体系,强化海南学生的特色印记

2.合理配置基础教育资源,推进全岛基础公共教育城镇化。

3.优化人才供给结构,提升海南自由贸易港支撑能力。

4.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发展。

5.建立特色评价体系引领海南教育新改革。

6.坚持多措并举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和质量。

7.增强教育信息化能力,打造智慧海南教育美丽名片。

8.推动海南国际教育创新发展,树立教育改革开放新标杆。

9.提高治理效率,为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创造良好环境。 

6城市建设

▽“海澄文定综合经济圈和大三亚旅游经济圈

近年来,海南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海口、三亚等中心城市吸引力明显增强,人口突飞猛进。城市化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为此,海南将顺应十四五期间人口流动和产业发展趋势,统筹经济、生活、生态、安全需求,培育海城文鼎综合经济圈和大三亚旅游经济圈,支持海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城市,推动三亚向高端旅游创新型城市转型,支持儋州建设西部中心城市、琼海建设东部中心城市。

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海南省将推动重点园区年营业收入达到1.2万亿元,增加值占全省比重超过30%四强企业数量达到1300家。将在海口大盈山、滨海大道、西海岸片区形成一批年纳税额超过1亿元的商业楼宇,进一步集聚人才流、信息流、资金流,提升城市能级和效率。十四五期间,海南省还将实现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75万人,高层次人才5万人,农村劳动力45万人。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取得重大进展,全岛城镇化基本实现。

2035年的长期目标。围绕2035年海南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深入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到2035年,全省城镇化将趋于成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5%,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基本完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走在全国前列,“2+4+N”城镇化发展格局成熟,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全岛城镇化目标全面实现,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显著增强,功能质量全面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

2025:-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水平迈上新台阶。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75万人,引进高层次人才5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5万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明显提高,教育、医疗、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日益完善。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所有未定居的常住人口。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取得重大进展。全岛城镇化基本实现,城乡居民收入比降至2.1∶1——形成更加协调高效的城镇化格局。以中心城市和两大经济圈为主要形式的城镇化空间格局全面形成,“2+4+N”城镇化发展格局基本构建。海口和三亚的城市总人口占全省城市人口的53%海城文鼎综合经济圈和大三亚旅游经济圈城市人口占比进一步提升。儋州、琼海产业发展平台进步显著,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吸引力不断提升。县城城镇化和中小城镇、农场发展取得重大突破。

——高质量现代化城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市功能品质进一步提升,居住、商业、办公、文化休闲等功能不断完善,职住平衡取得重要突破。城市园区、楼宇经济等产业载体加快推进,初步形成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枢纽。海口、三亚基本建成现代化城市,国际化城市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人居环境不断优化,绿色低碳城市走在全国前列。城市治理体系基本建立,治理能力明显增强。

三十年后的河东,三十年后的河西,海南遇到了一个爆炸性的时代,新的机遇和挑战无处不在。

你准备好了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快速办理通道
免费咨询
在线客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