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江东新区引进首架“零关税”通航飞机;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发布全省首个园区系统集成创新方案,在国内率先开展国际前沿临床真实世界研究;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实现100万标箱历史性突破,去年完成112.72万标箱,同比增长29.07%...
去年以来,这些“第一”“第一”登陆都有一个共同的“牵引”——海南自贸港重点园区。作为自贸港政策的主要承接地和孵化器,产业园正在推动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发展。
海南省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去年以来,重点园区平台发挥了重要作用。海南自贸港11个重点园区实现营业收入翻番,用地面积不到全省的2%,实现了全省近30%的投资和40%以上的税收。
01产业园区新经济、新业态活跃
1月6日,2022年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项目第一批集中开工活动主会场仪式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举行。当天,园区共有7个重点项目,包括国际玉米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中心建设项目、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鉴定评价与确认交流中心项目、三亚水产苗种南繁生态产业园等。,聚焦南繁种业和深海两大未来产业。
“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将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各项政策,以南繁产业、深海产业为重点,全力打造科技创新新高地。”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战略投资发展处处长白超说。
除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外,工业园区新经济、新业态活跃。据海南省统计局统计,去年,“中国洋浦港”作为注册港的政策效应持续释放,水运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带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个百分点。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为主导的新兴服务业持续快速发展。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4%和10.7%,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贡献0.7个百分点。
“自贸港重点园区已成为承载新经济、新业态的重要载体。”中国南海研究院海南自由贸易港研究中心主任于涛认为,从数据来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迅速。这表明,依托海口复兴城互联网信息产业园、海南生态软件园等重点园区,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为主体的新兴服务业持续快速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02主导产业在园区聚集,发展方向更加明确
园区主导产业逐渐集聚,发展方向更加明确。海南生态软件园、海口复兴城瞄准数字经济产业;洋浦经济开发区的石化产业正在发展新材料产业;博鳌乐城医疗中心医疗保健发展等未来产业已初具规模。
数据显示,2021年1-11月,海南省11个重点园区实现营业收入11602.96亿元,税收538.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857.69亿元。
海南生态软件园总经理杨淳至介绍,截至2021年底,海南生态软件园已注册数字健康企业1000余家,累计年收入超200亿元,实现税收23.84亿元,同比增长491%,吸引了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叮当快药、阿斯利康、复星医药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和专业机构入驻。
03政策红利助力园区发展
海南省统计局相关负责人指出,2021年以来,11个重点园区利用自贸港政策红利,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稳步推进产业投资建设。园区经济规模不断扩大,财政收入、税收、利用外资、进出口均实现较大增长,园区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事实上,在园区经济规模扩大的背后,海南自贸港政策的早期安排,离不开园区一个又一个落地的助力。
11个园区全面落实“两个15%”税收优惠政策。在洋浦等园区率先实施并逐步推广离境口岸退税、注册口岸登记、保税油加注、原辅料清单、进口关税减免30%加工增值等政策。海口江东新区实施“融资租赁”、“QFLP”、“QDLP”等政策。目前,海南自由贸易港的主要政策已在园区落实。